房屋建筑工程中的给排水系统是保障建筑功能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性能、卫生条件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掌握给排水系统施工技术要点对于确保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给水系统的施工首先要进行施工图纸的会审与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需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明确管道的走向、管径、材质以及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方式等关键信息。在管道安装前,要对管材和管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管壁厚度均匀,无裂缝、砂眼等缺陷。例如,常用的 PPR 给水管材,应检查其热熔连接性能是否良好,外观有无明显瑕疵。
管道的敷设应遵循一定的坡度要求,以保证水能够顺利流动,避免出现积水或气阻现象。一般情况下,给水管的坡度应不小于 0.002。在穿越楼板、墙壁等结构时,要设置套管,套管的管径应比管道大 1 - 2 号,套管与管道之间填充防火、防水、密封材料,防止渗漏和火灾蔓延。对于室内给水管道的安装,要注意与电气线路、燃气管道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相互干扰或引发安全事故。例如,给水管与电线管平行敷设时,间距不宜小于 0.1m,交叉敷设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给水系统的试压和冲洗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试压压力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但不得小于 0.6MPa。试压过程中要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一段时间,检查有无渗漏、压力降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试压合格后进行冲洗,冲洗水应采用清洁水,流速不宜小于 1.5m/s,直至出水口水质与进水口水质相同为止,以清除管道内的杂质、铁锈等杂物,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排水系统施工同样要重视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排水管道的走向、坡度、管径以及排水方式等。排水管材多采用 UPVC 管,其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安装方便等优点。在管材进场时,要检查其外观质量和环刚度是否符合要求,不得有破裂、孔洞等缺陷。
排水管道的坡度是确保排水畅通的关键因素,不同管径的排水管道坡度要求不同,如 DN50 的排水管道坡度不应小于 0.035,DN100 的不应小于 0.02。管道连接应采用专用的胶粘剂,连接时要保证接口严密,无渗漏。在排水管道的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设置检查口、清扫口等附属设施,便于日后管道的维护和疏通。例如,在立管上每隔一层应设置一个检查口,高度距地面一般为 1m。
排水系统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通水试验和通球试验。通水试验是检查排水管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现象,可通过向排水管道内注水,观察排水情况来进行。通球试验则是采用直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 2/3 的球体进行试验,将球体从排水立管顶端投入,检查球体是否能够顺利通过整个排水管道,直至从室外检查井排出,以此检验排水管道的通畅性和完整性。
在给排水系统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综合调试工作。调试内容包括水泵的试运行、水箱的水位控制、阀门的开启与关闭等,确保整个给排水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例如,水泵试运行时要检查其扬程、流量、噪声、振动等参数是否符合规定,水箱水位控制装置应灵敏可靠,能够自动维持水箱水位在正常范围内。
最后,给排水系统要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验收时要检查施工资料是否齐全,包括图纸会审记录、材料质量证明文件、试压冲洗记录、通水通球试验记录等。同时,要对给排水系统的实体工程进行检查,如管道的安装质量、附属设施的设置情况、系统的运行效果等,只有验收合格后,给排水系统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给排水系统施工涉及多个环节和技术要点,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到管道的安装、试压冲洗、试验以及最后的调试与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为房屋建筑提供可靠、高效、卫生的给排水服务,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排水系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如新型管材的应用、智能给排水系统的开发等,将进一步推动房屋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的发展和进步。